top of page

原理介紹

醫療用雷射主要區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外科雷射
外科雷射屬於雷射等級 4,提供 2 至 50 瓦能量(連續波,CW)。

第二類.低能量雷射治療(Low Level LASER Therapy)
生物能刺激或生理調節雷射通歸屬為低能量雷射治療(LLLT)
這種雷射屬於雷射等級 3B,有時屬於等級 4 的雷射裝置(非聚焦雷射點)
RJ-雷射應用範圍,可應用於人體穴位、反射區治療之外,還包括大面積區域的治療和診斷功能。

RJ-雷射裝置應用範圍
傳統中醫學反射區治療(細微區域) 體針
頭針
手反射區 耳朶醫學 足底反射區

局部治療(大面積區域) 物理性治療
奇經八脈
燙傷、一般外傷、神經疼痛皰疹

雷射光子能量(焦耳)
低能量雷射光束是非常溫和,又有效的治療工具,只要 1mW/λ=670nm 釋放出 3‧ 1015 光子/每秒;適當地將雷射應用於活的有機物體,組織和細胞會因吸收雷射的能量,透過呼吸鏈的活化,達到改善細胞代謝的目的。
根據 Tina Karu 等人研究,探討是當細胞放射出類似遠紅外線的紅色單色光時有關 Cytochrome c oxidase 可能是一個的感光器。
以下討論四個主要的作用機制:
⦁    改變呼吸鏈組成中氧化還原反應的特性
⦁    電子態經光激發作用後,會因吸收色體的局部短暫加熱而產生單鍵氧。
⦁    增加過氧化氫陰離子的產生,接著過氧化氫發生歧化反應(自身氧化還原
反應)的產物濃度增加。
⦁    與細胞體內平衡參數變化有關的一連串反應(pHi、 [Cai]、 cAMP、 Eh、[ATP]和其他),被視為是細胞內光信號轉導和放大的鏈索反應(次要機轉)。


Tiina Karu 醫生,俄羅斯科學院雷射暨資訊科技研究所
俄羅斯聯邦共和國莫斯科州特羅伊茨克市,郵遞區號 142092
如果頇要瞭解更多的資訊,請參閱諸如 Herbert Klima, 奧地利大學原子能中心(Atomic Institute of the Austrian Universities)、奧地利維也納 Austria Helmut Walter、以及德國的文獻和研究。
<研究報告>
人類神經細胞在培養皿中經由 GaALAs (808 nm)雷射照射後 ATP 量有顯著增加

U. ORON, Ph.D., S. ILIC, M.D., L. DE TABOADA, M.S.E.E.,
and J. STREETER, M.D.    2005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研究 GaAs 雷射照射是否可以使細胞培養中的正常人類神經前驅細胞
(NHNP)增加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的產量。
方法:用組織培養的方式培養正常人類神經前驅細胞(NHNP),並以Ga-AIAs 雷射照射(808nm, 50 毫瓦特/平方公分,0.05 焦耳/平方公分),照射 10 分鐘後測量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的量。
結果:經雷射處理後細胞內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的量為 7513 _ 970 單位,顯著地(p _ 0.05)高於未經雷射處理的細胞,其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的量約為 3808 _ 539 單位。
結論:雷射照射正常人類神經前軀細胞(NHNP)可以顯著地增加這些細胞內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ATP)的產量。這一研究結果可解釋低能量雷射治療(LLLT)對中風小鼠的效果。組織培養正常人類神經前體細胞(NHNP),提供低能量雷射治療(LLLT)對神經系統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產量促進機制的良好研究模式。


訊息的轉換(醫療頻率)

Frequence modulation/frequence application 調節頻率/頻率應用
RJ 雷射儀器提供廣泛醫療認可的大範圍系列生理頻率,除了可以轉換癒合信息外,更可以與身體引起共振。為達此目的,訊號不僅要有高度的一致性,還必須清晰/無雜質(單一頻率)。請參閱 Fritz Albert POPP 的研究「細胞傳播」。

 

 

一致且精準頻率的訊號
 

信息(資訊、正確且精確的生理頻率)必頇與接受者(細胞/神經系統)相符合, 這就像鑰匙和鎖之間的配對關係。

雷射光束做為信息的攜帶者
使用特定頻率,雷射光束將治療信息傳送給病患,使細胞和神經系統能達到共振的效果。
 

例如:惟有正確的頻率可以引起共振

當共振達到完美時,雷射光束所攜帶的信息,就可以在最低的能量需求下,達到較高的治療效果。


這些頻率可被應用於:

⦁    診斷(參考 RAC 診斷,耳心反射) 脈象測量依據 NOGIER 頻率進行。2.治療
將頻率應用於身體的相關部位(信息療法)。
在許多個案使用都有很好結果,各種不同頻率的結合都會有助益。連續波釋放(cw)
當立即需要最大能量時,應使用連續波釋放(2 焦耳/40 秒)。連續波釋放不具有頻率調整,沒有或是說沒有神經信息來的好。細胞刺激完全是經由雷射能量的注入。
連續波(cw)和頻率(puls)的結合
調節頻率(puls)和連續波(cw)相互的搭配,成功地應用於許多個案的治療。依據病患的反應,運用兩種模式(例如:先用 40 秒頻率調節(puls),然而用 40 秒連續波(cw)釋放)。

身體的頻率
人類的身體是一個持續振動和振盪的系統,器官、細胞系統、分子等不斷地循環運動,並不斷地釋放電磁波(頻率)。
有長和短的循環,例如: 生命週期(7、14、21、28 年) 生長、適應環境
生殖
再生/癒合
睡眠/清醒節奏
肌肉的具生長力的強直性血液循環
腸的蠕動 血液循環 呼吸作用 心臟跳動 腦電波研究腦頻率
神經作用

在 24 小時內器官能量是循環/振盪。
 
最佳的治療時機是器官運行時間。
肌肉系統的微振動

肌肉細胞的振動固定在 4 至 18 赫茲間(甚至在放鬆的狀態下亦然)。主要的頻
率在 7 至 13 赫茲(也就是α頻率的範圍)。這是 1944 年時由 Hubert Rohracher
(奧地利)所發現。

 

為什麼不利用身體的頻率,和諧共振在治療方面?

診斷
德國富爾電針 (VOLL)
電子測量皮膚電阻的導電的變化可找到相對應組織器官、耳醫學、經絡能量、體針穴位、激痛點等的能量變化。
法國醫師 NOGIER 頻率
藉由 NOGIER 頻率感應脈波變化找出相對應可能的症狀。

雷射光束得穿透到組織的能力?
使用某些波長的雷射光照射,雷射能量會被組織和細胞所吸收,要如何能深入穿透到組織內,選擇正確的波長是非常重要。即便維持相當高的雷射功率和強度,亦會因穿透的介質而影響穿透的能力。理論上,能量強度會隨著光束穿透的深度越深而降低,效果也隨之變弱。

不同的組織對光的反應各不相同
雷射光束穿透的深度絕對受到組織種類的影響。脂肪、肌肉、骨骼對雷射光束的吸收和反射反應截然不同。
治療時,應除去所有治療部位覆蓋著的衣物,因為紡織品會大幅降低雷射的效果。由於會有雷射能量的損失,因此必頇延長毛髮部位的雷射照射時間(可使用具備刷狀的雷射光束探頭)。

波長
RJ 雷射所選擇的波長是極低的吸收率和最深度的穿透力,並將波長顯示在儀器的「螢幕」上。在較長的波長(1000nm)易被水吸收,而在較短的波長,低於 500nm,易被血紅素和黑色素吸收的比率會比較多。

 

劑量與目標組織間的關係
進行雷射照射時應考慮,照射的部位不同,例如:表皮(傷口癒合)或脊椎神經區域的深層組織層,光子能量被組織吸收的狀況各有不同。

穿透 1 公分深,大約會損失 40%至 50%的光子能量。為了使目標組織能接受到足夠的能量,因此需要照射較長的時間,或者換句話說,也就是要提供更多的焦耳(例如:12 至 16 平方公分)。


 


留意新的研究報告
請多留意科學研究的結果,當然地應將這些結果融入您的治療觀念中。一般而言,雷射治療時劑量,是每平方公分 4 至 6 焦耳,或對穴位也是一種良好的刺激作用。

Recommended and anti-inflammatory dosage for Low Level Laser Therapy
低能量雷射治療抑制發炎的建議劑量
依據世界雷射治療協會(WALT)規定分類等級為雷射 3 或 3B,780 至 860nm GaAlAs 雷射的連續波或脈波輸出小於能量 500 毫瓦,傳遞到肌腱或關節滑液所在皮膚的劑量。
肌腱炎 Tendinopathy    穴位/cm2    焦耳    附註
腕隧道 Carpal-tunnel    2-3    12    最少 6 焦耳/穴位
外側上髁炎 Lateral epicondylities    1-2    4    最高 100mw/cm2
肱二頭肌 Biceps humeri c.l.    1-2    8    
棘上肌 Supra spinatus    2-3    10    最少 5 焦耳/穴位
棘下肌Infra spinatus    2-3    10    最少 5 焦耳/穴位
大轉子 Trochanter major    2-4    10    
髕腱 Patellar tendon    2-3    6    
髂脛束 Tract.lliotibialis    2-3    3    最高 100mw/cm2
跟腱 Achilles tendon    2-3    8    最高 100mw/cm2
足底筋膜炎 Plantar fasciitis    2-3    12    最少 6 焦耳/穴位
關節炎Arthritis            
指間或指掌關節 FigerPIP or MCP    1-2    6    
腕關節Wrist    2-4    10    
肱橈關節 Humeroradial joint    1-2    4    
肘關節 Elbow    2.4    10    
盂肱關節Glenohumeral joint    2-4    15    最少 6 焦耳/穴位
肩鎖關節 Acromioclavicular    1-2    4    
顳顎關節 Temporomandibular    1-2    6    
頸椎 Cervical    2-4    15    最少 6 焦耳/穴位
腰椎 Lumbar spine    2-4    40    最少 8 焦耳/穴位
髖關節 Hip    2-4    40    最少 8 焦耳/穴位
膝關節內側 Knee medial    3-6    20    最少 5 焦耳/穴位
踝關節 Ankle    2-4    15    
肌腱炎 Tendinopathy    穴位/cm2    焦耳    附註
腕隧道 Carpal-tunnel    2-3    12    最少 6 焦耳/穴位
外側上髁炎 Lateral epicondylities    1-2    4    最高 100mw/cm2
肱二頭肌 Biceps humeri c.l.    1-2    8    
棘上肌 Supra spinatus    2-3    10    最少 5 焦耳/穴位
棘下肌Infra spinatus    2-3    10    最少 5 焦耳/穴位
大轉子 Trochanter major    2-4    10    
髕腱 Patellar tendon    2-3    6    
髂脛束 Tract.lliotibialis    2-3    3    最高 100mw/cm2
跟腱 Achilles tendon    2-3    8    最高 100mw/cm2
足底筋膜炎 Plantar fasciitis    2-3    12    最少 6 焦耳/穴位
關節炎 Arthritis            
本清單會因更多研究結果的發表而改變,世界雷射治療協會不會對將雷射應用於病患之治療負任何之責任,應由執行治療之治療師/醫師判斷並負全責。


低能量雷射治療治療時間和劑量(J/cm2)
病患的反應和治療的症狀都是治療時的指導方針。當症狀出現明顯的改善,就應調整治療時間並逐漸減少治療時間,直到痊癒為止。

由中度治療時間開始
採用高能量治療時,時間不宜太長!治療的目的在以光子能量為細胞「充電」。如果以高能量密集照射時間過長,反而不利於癒合過程,傷口的癒合尤其如此。

劑量、能量(焦耳/平方公分)
如果不依治療時間的長短,那麼取而代之最好的方式,是以能量、每平方公分焦耳數表達所需的時間,畢竟我們想傳遞的是能量而非時間,也就是說,在特定時間內,將能量傳遞到特定的區域(焦耳/平方公分)。

 Paul Nogier 醫師可被視為現代耳針(耳反射區治療)和頻率治療之父。他在里昂研讀醫科,研讀的內容包括:順勢療法、針灸和腦部刺激。
1951 年發現耳醫學治療
1956 年首度發表
1966 年發現 RAC(耳心反射)(血脈自律訊號 VAS) 新穴位在耳醫學
成立國際學校:1966 年成立 l'Ecole Internationnale Paul Nogier
德國 Frank Bahr 醫師發現的各種不同的頻率多年來一直在使用。最重要的就是 BAHR 1(中國針灸醫學)、 BAHR 2、Chakras(查克拉)。這些頻率都已程式化於 RJ 雷射裝置內,並可由 RAC(耳心反射)控制。
奧地利 Manfred Reininger 醫師是第一位發表經脈頻率的人。數年前他發現許多與人體、疾病和環境相關的頻率。
Reininger RI、 RII、 RIII 各有 7 種頻率,僅建議資深開業醫生使用。

 

胸帶 Thorax
⦁    胃帶 Stomach
⦁    下腹部器官 Organs low abdomen
⦁    第二語言區 Language
⦁    視覺失調帶 Zone of visual disorders
眩暈Vertigo


⦁    感覺,上部穴道(四神)Sensoric,upper point (4 deities)


⦁    運動帶,活動(足部/腿)
Motoric zone,movement(foot/leg)

 


 

 1=橫隔膜(C4)diaphram 2=心臟(Th3-Th4)heart
3=食道(Th4-Th5)esophagus 4=胃(Th8)stomach
5= 肝/膽囊(Th8-Th11) liver/gall bladder
6=小腸(Th10)small intestine 7=大腸(Th11-L1)
large intestine
8=膀胱(Th11-L1)bladder 9=腎臟和睪丸(Th10-L1)
kidneys and testticles

 

 

 

 

 

 腎臟心臟扁桃腺
胃心臟胃胰臟腎臟腸卵巢腎臟
腎 臟 膽 囊 子 宮 扁桃腺膽囊
十二指腸膽囊
肝 臟 生殖腺膽 囊 腎 臟 卵 巢 腎臟

..。
在I
 

皮膚病、皰疹(唇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痤瘡、瞼腺炎、紅斑、濕疹、發炎、疣。
單純皰疹、瞼腺炎、發炎
<研究報告>
Laser Therapy of Human Herpes Simplex Lesions 人類單純皰疹病變的雷射治療

Arturo Guerra Alfonso, Pedro José MuZoz
Clinic “Leonardo Fernández Sánchez“, Cienfuengos, Cuba
前言:單純皰疹是由人類皰疹病毒1 和2 型所引起的疾病,一般會出現原發病狀, 並有潛伏和復發的傾向。也稱為 Button of fever 或 Bladder of fever,照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流行率約為 60%(1,2)。
一項實驗研究,232 位感染單純病毒第一型的病患接受治療。所有的病患在 2001 年一月至 2003 年一月間都到位於西恩富戈斯的「Leonardo Fernández」診所, 目的在確認治療前後這群人再復發單純型皰疹的時間,並評估低能量雷射對治療病毒感染的有效性。
材料和方法:將參與者分為兩組(實驗和對照組),每組各 116 人,兩組人員依
前往診所就診時的臨床階段做為分組依據。實驗組中的病患,在病灶前期及出現皰疹期時用 GaAlAs 極體雷射治療(670 nm / 30 毫瓦 /40 秒);或在結痂期和感染第二期使用(670 nm /20 毫瓦/2 分鐘)治療。此外,照射所有的病患的 C2 至 C3 脊椎(670 nm / 30 毫瓦 /30 秒),因為這是在潛伏期時病毒存在的神經結。
對照組則提供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乳膏和藥片)做為象徵性的治療,以及其他減輕症狀的治療。
結論:接受治療的實驗組,一年內再復發的時間顯著延長;反之,對照組看不到
這樣的改變。病徵甫出現就使用雷射治療,則 48 小時內即可完全痊癒;而以傳
統方式治療者則需 3 至 4 日才能痊癒。
皰疹出現期以及結痂期開始治療,實驗組大部份可在 48 小時內痊癒;而對照組
則需超過 5 天的時間。
受感染出現機能障礙時期才開始治療,則實驗組大部份可在 3 至 4 天內痊癒;而
以傳統醫藥治療者則需超過 7 天的時間才能痊癒。

治療並緩解潰瘍、手術後傷口照顧、疤痕、燒傷、曬傷、凍傷、褥瘡、壞疽的照顧。
糖尿病性皮膚潰瘍、壞疽/壞死、創傷


   雷射治療前。05.3.2004
   雷射治療兩週後。
   經雷射治療一個月後,完全癒 合 康 復。
<研究報告>

低能量雷射治療(LLLT)術後傷口的效益,2005
NICOLETA HERASCU,1 BOGDAN VELCIU,2 MIHAELA CALIN,1 DAN SAVASTRU,1 and CAMELIA TALIANU1

目的:本報告的目的在調查使用 904 nm 低能量雷射(LLLR)對促進傷口手術後治療的效力(提早結疤)。

背景資料:低能量雷射治療(LLLT)在治療失調症狀的使用上越來越多,包括:傷口。雖然臨床使用越來越多,但是目前臨床實務上對於傷口的治療仍存在著許多爭議。

方法:低能量雷射治療用於治療右腳背和左腳切傷的傷口,兩者都屬於手術後的傷口。使用半定量分析法進行臨床評估。

結果:臨床評估顯示,雷射對傷口手術後的療癒有正面的效果,病患接受治療比不治療能更早恢復功能(也就是恢復正常生活)。

結論:使用 904 nm 的低能量雷射,刺激手術後無菌的傷口(提早結疤),對切傷的傷口收效顯著。

Nicoleta Herascu

National Institut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Optoelectronics INOE 2000 1 Atomistilor St. PO Box MG5, 077125, Magurele–Bucharest, Romania
<研究報告>

雷射照射大鼠皮膚痂口癒合的組織學評估,2005 年

PETER GÁL,1 BORIS VIDINSKY´,1 TOMÁSˇ TOPORCER,1 MICHAL MOKRY´ ,1 STEFAN MOZESˇ , D.V.M., Ph.D.,2 FRANTISˇEK LONGAUER, M.D., Ph.D.,3 and JÁN SABO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由組織學的角度評估,極體雷射照射 Sprague-Dawley 大鼠受傷皮膚的癒合效果。
背景資料:不同的研究都有有關低能量雷射(LLLT)對不同生物效果的說明。
方法:在每一隻大鼠(n=49)背部,切兩條平行的切口,達到皮膚的最深處,並立即縫合。手術後,每隻大鼠的一處傷口照射雷射(連續模式,670 nm,每天劑量:30 焦耳/平方公分),而另一平行的傷口則不照射雷射,做為對照組。兩處傷口分別在手術後 24、48、72、96、120、144 和 168 小時除去,並依常規加以固定,並做成石蠟切片,染色用蘇木精和薯紅、膠原纖維、periodic acid Schiff+periodic acid Schiff diastase、磷鎢酸蘇木精和 azur 和薯紅和組織病理學評估。
結果:與未照射雷射的傷口比較,雷射具刺激作用,並除了可縮短發炎階段外,還可以加速增殖作用和化膿階段,此外還可以加速受傷表皮的再生和修補受傷的橫紋肌。
結論:670 nm 的低能量雷射,不論在哪一個階段,都對大鼠皮膚傷口的癒合具正面的效果。

Peter Gál, Department of Medical Biophysics

Prof. Jan Sabo, Ph.D., Department of Forensic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Pavol Jozef Sˇafárik University in Kosˇice
Trieda SNP 1 040 66 Kosˇice, Slovak Republic

燒傷 Burns
RJ 雷射治療實例

女性病患(年齡 25 歲)由於家中瓦斯爆炸,遭受急性燒傷(二度和三度),意外發生三天後她才同意到醫院接受急救。不過才經過一天的治療,病患就幾乎完全不疼痛,此外皮膚也開始再生(病患感覺到皮膚正溫和地恢復中),因此可以自由地移動手臂。治療過程不僅溫和且快速地達到完全痊癒。

時間    每一區域 10 分鐘,前三天每天治療三次,接下來三天每
天治療兩次,之後每天治療一次。
頻率    A,連續光束
能量    4 x 55 mW/785 nm + 4 x 50 mW/650 nm + 4 x 5
mW/650 nm,400 mW/810 nm
裝置    Polylaser trion ,physiolaser olmpic
其他    Contratubex gel
日期    2005 年 6 月

診所    Ben Hayan Medical Center, Dr. Abdel Tawil Amman 11194, Jordan, Shmaisani dr_tawil@yahoo.com,
www.clients.johealth.com/tawil

 

 

<研究報告>
660 或 780nm 雷射光生物調節對患有糖尿病大鼠三度燒傷康復的療效

GYSELLE C.S. MEIRELES, Ph.D.1 JEAN N. SANTOS, Ph.D.1 PRISCILA O. CHAGAS, D.D.S.,1 ADRIANA P. MOURA, D.S.1 and ANTONIO L.B. PINHEIRO,

目的:本實驗的目的在使用光學顯微鏡比較 660 nm 和 780 nm 雷射光生物調節(LPBM)對患有糖尿病大鼠三度燒傷的效果。

背景:燒傷是一種嚴重的傷害,會造成體液的流失、組織的破壞、感染和休克,嚴重的還有可能造成死亡。糖尿病會降低身體療癒的能力。雷射光生物調節被視為改善傷口療癒的有效方法。

材料和方法:55 隻動物背部各有 1.5×1.5 公分的三度燒傷,將這些動物分為三組,分別施予或不施予雷射光生物調節治療(660 nm 或 780 nm,35 毫瓦特,2 分鐘,20 焦耳/平方公分)。燒傷後立即開始治療燒傷區域的四個穴道(5 焦耳/平方公分),並每間隔 24 小時治療一次連續 21 天。這些動物在 3、5、7、14、21 時以過量的麻醉藥人道處死。標本經例行切片並染色後,使用顯微鏡進行分析。

結果:發現接受 660 nm 雷射能量治療的動物,早期痊癒的情況明顯,對發炎、肉芽組織的量和品質、纖維母細胞的增生,以及膠原蛋白的累積和組織具有正面的作用,此外,黏膜作用和局部微循環也都受到治療的正面影響。

結論:雖然 780 nm 的雷射光不如 660 nm 有效,但是對早期的發炎具有正面的效果。實驗期間結束時,所能看到的最主要的效果為肉芽組織的量和品質。以 20 焦耳/平方公分 660 nm 的雷射在燒傷後立即治療,每天照射對患有糖尿病大鼠三度燒傷的療癒效果,優於使用 780 nm 的雷射。

Prof. Antonio Luiz Barbosa Pinheiro Laser Center
Faculdade de Odontologia, Universidade Federal da Bahia

Av. Araújo Pinho, 62, Canela Salvador, BA    CEP 40140-110, Brazil

 


微血管的再生(傷口癒合)達到改善血液循環、改善淋巴系統、減少水腫。

增加淋巴系統的活性。水腫是身體膨大或自然固定的過程,其中包含兩個主要成份:第一是液體的部份,可由血液循環系統排除;第二是由蛋白質所組成,這一部份必頇由淋巴系統排出。研究顯示,使用低能量雷射治療可以增加淋巴管的直徑和淋巴流動的速率。這表示水腫的兩大組成份(液體和蛋白質)可以更快排除, 消除水腫現象。
尤其在受傷、創傷、整型手術後,雷射的照射除將有助於減少腫脹外,更可以加速恢復。

 

<研究報告>
Mirsky N, Krispel Y, Shoshany Y, Maltz L, Oron U. 低能量雷射治療促進血管新生。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02; 4 (5): 785-790.

Mirsky 研究:在心臟破損大鼠以及雞胚絨毛尿囊膜(CAM)內,血管新生的過程, 以及組織培養中內皮細胞增殖時,使用 HeNe 照射的效果。大鼠破損的心臟內新血管的形成,由血管內之內皮細胞數量的計數加以監測;雞胚絨毛尿囊膜(CAM) 模型,則在各時間間隔時分別記錄照射雷射區域和未照射雷射區域的血管密度。雷射照射與非雷射照射比較,發現雷射可使破損心臟在六天內新血管形成增加
3.1 倍。雞胚絨毛尿囊膜(CAM)模型中,照射兩天後產生輕微的新血管形式抑制現象,但照射組新血管的形成顯著多於非照射的對照組。在組織培養情況下, 雷射照射組比非雷射照射的對照組,大鼠內皮細胞增殖顯著增加 1.8 倍。


<研究報告>
新的使用低能量雷射進行頸部物理治療對女性辦公室工作患有「反復壓力傷害」或「腕隧道症候群(CTS)」者的成功個案
E. Wong G LEE J. Zu CHERMAN and D. P. MASON

Western Heart Institute and St. Mary's Spine Center St. Mary's Medical Center. San Francisco. CA. USA and Head and Neck Pain Center, Honolulu HL. USA

摘要:

久坐辦公桌的女性工作者中發生手指和手部疼痛與刺痛者,醫師往往診斷其患有「反復壓力傷害(RSI)」或「腕隧道症候群(CTS)」。這些病患往往有頭部和頸部向前伸出,以及肩部前傾的姿勢不良問題。經由觸診發現, 他們在棘突 C5 - T1 出現疼痛和無力的情形,以及肩胛骨向內弓。我們針對 35 位病患頸部後方加以治療,而非直接治療腕關節和手的部份。使用低能量雷射(100 mW)直接照射棘突 C5 - T1,雷射迅速解除了手臂、手和手指的疼痛,此外也緩解了棘突 C5 - T1 的無力感。由此可知許多患有反復壓力傷害(RSI)或腕道症候群(CTS)者主要是由於神經根官能障礙,因此造成上肢疼痛,這可以使用低能量雷射治療。成功的長期疼痛管理,包括治療頸部軟組織障礙,並結合頭、頸、肩的姿勢調整,以及頸部、鎖骨僵硬的改善,達到符合人體工學的目標。

 

運動傷害、外傷 Sports injuries, traumata

雷射治療是最佳的運動傷害治療法。使用單頭一探針的多頭雷射光束,視受傷範圍大小而定。

<研究報告>

雷射光治療(780 nm),長期不完全周圍神經損傷新的物理治療:隨機雙盲安慰劑控制研究
SHIMON ROCHKIND, M.D.,1,5 VIVIAN DRORY, M.D.,2 MALVINA ALON, M.D.,3 MOSHE NISSAN, Ph.D.,4 and GEORGES E. OUAKNINE, M.D.5
目的:
作者執行這項小規模的試驗性研究,期望調查低能量雷射照射(780 nm)對持續 6 個月至數年之久的不完全周圍神經和臂叢神經損傷的有效性。

背景資料:
主要幹神經的傷害往往會造成殘障,以及感覺及運動功能的喪失。長期嚴重不完全周圍神經受傷的自然復原往往不盡理想。

方法:
18 位病患進行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組試驗,病患隨機地給予安慰劑(不活性光:散射的發光二極體燈)或低能量雷射照射(波長:780 nm;能量:250 毫瓦特)。21 天連續雷射治療或安慰劑照射皮膚,對受傷的周圍神經進行治療 3 小時(能量密度:450 焦耳/平方毫米),另外 2 小時照射脊椎相對的部位(能量密度:300 焦耳/平方毫米)。21 天治療期後,進行基準線的臨床和電子生理學評估,並於 3 個月和 6 個月後再進行一次。
結果:
最初臨床症狀類似的雷射照射和施予安慰劑的兩組,在六個月時,雷射治療組和安慰劑組相較, 進行運動功能的分析追蹤檢查,顯示統計上顯著的改善(p _ 0.0001);至於感覺功能則未出現統計上顯著的差異。電子生理分析,也顯示雷射照射組和安慰劑組相較,隨意肌的活動力也有統計上顯著的改善(p _ 0.006)。
結論:
這項小規模的試驗性研究建議,長期患有周圍神經傷害的病患,使用非侵入性的 780-nm 雷射光治療可以逐漸改善神經功能,並可導致功能的顯著恢復。

<研究報告>

癱瘓 Paralysis

Murakami F. et al.

Laser Therapy 5; 131-135, 1993 © John Wiley & Sons, Ltd.
「低能量雷射治療和星狀神經節阻斷在面與臉部麻痺的比較」

52 位患有周邊神經痲痺的病患,其中 26 位接受放射狀神經阻塞治療,11 位接受遠紅外線極體雷射低能量雷射治療,15 位接受結合以上二法的治療。分析數據比較三種不同處理的有效性。僅接受低能量雷射治療的一組或結合低能量雷射治療和星狀神經阻斷治療的一組和僅接受放射狀神經阻塞治療的一組比較,顯示整體復原情況類似。僅接受低能量雷射治療的一組,最初癱瘓分數改善情況略佳於其他兩組,且無明顯副作用產生。考量上述數據,作者建議極體雷射治適合單獨或做為面神經痲痺的附屬治療,因為低能量雷射治療與星狀神經阻斷治療相較,不僅容易而且無痛、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外加沒有副作用。

聯絡我們 

BC Hilamax Oy

​總部​

Kalliorannatie 4, 21310 Vahto, Finland

電話: +358 407434413

傳真: +358 22122200

 

亞太區

香港紅磡鶴園街2G號恆豐工業中心2期8樓D2

電話: +852 8494 3629

​電郵:  info@nordiclllt.com

 

© 2022 BC Hilamax O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